师生风采

王进平:因材施教,为梦想插上翅膀

    2019.01.27      作者:文/王进平 辛鑫 王燕 来源:28大神官方在线预测          浏览数:0

随着第四篇SCI论文的正式发表,肖礼(化名)在青岛农业大学三年研究生生涯完美收官。在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共发表了SCI论文4篇,其中一区期刊论文3篇,二区1篇。2018年获得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助,目前在德国排名前四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在肖礼这三年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他的导师王进平教授。三年来,王教授因材施教,悉心指导,为肖礼的成长插上梦想的翅膀。

指明方向,不言放弃

王教授难以忘记:三年前,当个头不高、年龄稍长的肖礼站在招生复试现场,无奈地告诉大家英语读不出来,翻译不出来的时候,作为导师是多么的失望;开学后组会汇报文献时,面对一个只讲结果,而讲不了前言的学生,他是多么的焦虑;尤其是期末英语挂科的消息传来时,他又是多么的失望。然而,如此基础的肖礼,竟声称要当大学教授,王进平只能鼓励和支持他,但内心是何等的怀疑。

现在回忆起来,王教授说:“当时的情况下,感觉三年后能帮他顺利毕业就是最大的成功。”

更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天肖礼突然告诉王进平教授他要退学,并且已经让同学帮忙在找工作。“虽然近几年研究生招生名额紧张,他的退学会让我失去一个学生。可是,按当时的基础来讲,肖礼退学对我来讲未必不是一种解脱。”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王教授都感到很无奈。

考虑到他艰难的家庭情况和年龄已经不允许他恣意地浪费青春,退学将对他的前途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王进平教授坚定地说:“作为导师和长者,我必须为肖礼的未来负责。”

然而,敞开心扉,与当时基础较差,没有信心的肖礼进行心灵对话是何等的艰难。王老师从做人的道理,谈到奋斗的意义;从亲身经历,谈到名人轶事;从师生高度,谈到朋友平等。无论怎样苦口婆心的劝说和推心置腹交流,都难以得到肖礼的认同,最后他告诉王进平:“老师,我们的思想是平行的,没有交点。”

王进平教授知道,简单的劝说和交流,对当时的他来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他的理想是当教授,隐隐感到他对研究生学习还是很留恋的。最后王进平只好佯装绝望,说给肖礼一个礼拜考虑时间。现在谈起来王教授仍然感到很激动:“不言放弃,也非常庆幸肖礼最终答应继续完成学业。”

因材施教,重塑信心

通过退学事件,王进平教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意识到不能按照一般的学生来指导肖礼,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将自己的人生观强加于他,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通过对肖礼要退学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反思和总结发现:同学之间关系、简陋的实验环境、学校的平台、对前途的忧虑应该是促使他退学的主要原因。但核心原因是信心。

怎样让他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是王进平面临的首要问题。“有效产出成果,及时发表文章应该是重塑他信心的主要方式。”王进平回忆道:“记得进行第一个研究内容时,他就表现出急于发表的心情。”

原来,有一次汇报,刚刚完成标准曲线绘制,肖礼就轻率地认为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尽管王进平教授耐心解释,需要实际样品中的回收试验进行验证,但他很不以为然。在王教授的坚持下,他极不情愿地完成了回收试验,而继续进行干扰存在下的选择性实验时,他便再也不肯做了。王教授告诉他,如果不做,审稿人肯定会提出这个问题,而且,有可能因此而拒稿。肖礼坚持说,如果审稿人提出他再补做实验。

考虑到肖礼急需要发表文章来证明自己的情况,王教授便放弃文章档次的追求,而是先通过文章发表把肖礼的信心提振起来,就同意开始写文章。当肖礼把草稿交给王进平后,他便夜以继日地修改文章。第一篇文章的修改,王教授几乎是从头至尾重新写了一遍。为了让文章能够快速发表,让肖礼看到希望,他甚至半夜三点起床修改文章。

通过反复修改,突出文章的创新,他们大胆尝试投稿到一区期刊上,经过两个月的审稿,编辑出乎意料地给了大修的意见,而审稿人提出重要一条就是补做选择性实验。这个审稿结果已经让肖礼很激动,因此实验在愉悦的心情下很快地补做完了。修改稿返回第二天,文章就被接受了!文章的接受使肖礼信心大增,研究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重塑他的信心后,肖礼也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严苛的生活规律。每天早晨6:00到实验室,当大部分同学8,9点到达实验室时,上午的实验他已完成,并开始了文献阅读。三年来,除了寒假和特殊情况,一周七天,从早6:00到23:00,基本都能在实验室见到肖礼。每当想到这些,王教授总觉得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他相信:信心和努力,肯定会使肖礼收获满满。

正是王进平教授这种因材施教的指导方式,才让肖礼快速的找回自信,明确方向,走好接下来的研究生之路。

尊重想法,因势利导

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是王进平教授在指导学生时的重要原则。有一次为了完成项目任务,王进平教授想让肖礼参与到比率探针中来。但肖礼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自己一直关注和从事的都是单峰探针的研究,而且看的所有文献都是与之相关的。如果改变研究内容,自己需要从以前的思路和认识当中转变过来,将极大降低研究效率。虽然王教授有自己的想法,但觉得他的提议很有道理,便同意他继续从事原来的研究方向。后来也证明了这个决定的正确性,在这个领域上肖礼又接连发表了两篇一区文章。

王进平教授不光对学生进行学术上的指导,他总是像朋友一样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身上的特质,并加以引导。他发现肖礼有很强的“好为人师”的特点。有本科生参与实验的时候,肖礼总是感觉责任更大,担当更大,因此会更加积极性地思考问题,更加主动地查阅文献,思维更加活跃。因此王进平就让肖礼协助指导一些科研主动性强、基础较好的本科生进行科学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有本科生参与的内容共发表了两篇一区和一篇二区SCI文章。

不光是肖礼,还有很多的学生都在王进平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靳晓哲,刘卫俭,张艳等同学连续三届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其中靳晓哲,刘卫俭在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张艳即将在硕士毕业后到南开大学校攻读博士学位。多年来,王进平教授一直以严谨的科研态度教育学生,以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以坚毅的奋斗精神感染学生,为学生成长助力,成才添彩。

王进平,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副导师。2004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先端科学与医疗融合研究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同时被聘为客员准教授;2012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化学系进行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日本发明专利3项。所指导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Carbon,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等一区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多篇;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助、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瀚生优秀硕士毕业生奖学金、百伯瑞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布莱凯特”杯科技英才奖和研究生学术论坛奖,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和硕士毕业生等荣誉称号。